高度近視必會引起眼軸增長嗎?
“近視的本質是眼軸增長”,這話其實也是有些片面的。為什么呢?因為近視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軸性近視,一類是曲率性近視。只有軸性近視才會引起眼軸增長,而曲率性近視與眼軸沒有太大關系。只不過,大多數人發生的近視都是軸性近視,也就是說是由眼軸增長導致的。也有少部分人的近視是由眼球屈光率過高所引起的,也就是說要么是角膜彎曲度異常,要么是晶狀體前后的彎曲度過大。既然有兩種類型的近視,那么就有兩種近視都共同存在的混合型近視,也就是說既有曲率性近視,也有軸性近視。
度數高就會引起眼底問題?
其實弄清了第一個問題,那么第二個問題也就比較明晰了:并不是所有的高度近視都會引起眼底問題。一方面來說,眼軸增長只是加大了發生眼底病的概率,只是概率加大,并不等同于肯定。另一方面來說,有些高度近視是曲率性的近視,眼軸長度并沒有發生過長的增長,因此,即便度數超過了600度,也不一定會引發眼底疾病。當然,度數超過600度的大多都會跟眼軸長度有關系,每年該做的定期檢查還是得做!
眼軸增長可以通過某些訓練讓其縮回去?
眼軸增長了,就不能再縮回去,不論你運用什么方法。視覺訓練主要是針對斜弱視患者有用,斜弱視患者通過蒙眼、視覺訓練等方法,適當加大弱視眼的應用,可以改善弱視眼的視力,但是對矯正近視沒有任何意義。視覺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視疲勞,但是也要訓練有度,過度的訓練反而可能加重眼疲勞,所謂欲速則不達。
按壓眼球可以控制眼軸增長?
眼球就像一顆生長發育的葡萄,眼軸在眼球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也會自然地生長,沒法通過按壓等外力來控制它的增長。從眼軸增長的原理來說:眼睛的晶狀體、睫狀肌具有調節能力,如果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,晶狀體與睫狀肌長時間緊繃就會疲勞,從而導致調節能力跟不上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調節滯后。平時人在看遠時,物象是正好落在視網膜上的,而看近時物象會落在視網膜之后,只不過晶狀體睫狀肌能自動調節,正是因為有這種無級變焦的能力,才能在看近時讓物象瞬間重新落在視網膜上。
但是如果出現調節滯后,就意味著睫狀肌的調節力跟不上,這時視網膜就想“自食其力”,通過主動向后生長來接近光線聚焦的地方。長此以往,眼軸就向后增長了。所以,不論怎么按壓,都不可能控制眼軸增長。做眼保健操也不是為了讓你把眼軸“按壓”回去,而是想要通過加速眼周血液循環,讓眼部肌肉放松,從而緩解調節滯后的問題。
只有眼睛外觀突出的人才發生眼軸增長?
很多人誤以為只有眼睛外觀突出的人,眼軸才會過長,實際上,眼軸是否過長通過眼外觀是看不出來的。雖然說眼軸越長,眼球可能變形越嚴重,但是因為每個人的眉骨高度、眼眶深淺不一,所以從外觀上很慢判斷一個人是否眼軸過長。
做眼科檢查不用關心眼軸長度?
到醫院檢查時,近視患者不光要注意自己的度數,更要關注自己的眼軸長度,控制近視的目的就是要控制眼軸的增長,避免眼軸過長發生眼底并發癥。正常眼軸在22-24mm左右,軸性近視患者眼軸都會有所增長,眼軸長度一旦超過26mm,就容易引發各類并發癥,輕者飛蚊癥,重者視網膜裂孔、脫落……患者可以通過做A超、B超,也可以做IOL Master來測量眼軸長度,如果自己看不懂,可以問視光師或醫生,一般都會告知。
孩子的眼軸長度一年查一次就可以了?
有些家長認為每年帶孩子查一次眼軸,就認為自己已經很“負責”了,殊不知,孩子生長發育階段,眼軸增長也極快,如果不做控制,很可能兩三個月就發生變化了,所以一年查一次根本起不到作用。眼軸每增長1mm,近視就可能加深200-300度,有些孩子每隔幾個月眼軸就增長0.1mm,聽起來好像不嚴重,但是換算成度數就是每年100多度。